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移動技術是計算機技術的第五次浪潮(移動互聯網),它正在改變著軟件的本質。如果,曾經的軟件是‘固態’的,因為你只能在桌邊使用。那么,移動技術讓軟件擺脫束縛,成為無處不在的‘氣態’”。這是邁克爾·塞勒在《移動浪潮》中表達的觀點。在書中,作者將移動智能技術比喻為曾經推動工業革命的“電力”,因為該技術將推動信息革命超越傳統信息處理局限的臨界點。無論是傳統媒介、娛樂設施、錢包、社交網絡、醫療、教育,還是發展中的國家,都將在這場移動浪潮中迎來新世界。本文試從移動智能技術的特點,主要應用方式入手,分析其對民航服務營銷活動的影響及可能的應用。
一、移動智能技術的內涵及特點
移動智能技術應該是“移動”、“智能”、“技術”的組合體。顧名思義,是指借助移動智能設備實現的網絡互聯、智能挖掘等技術應用。換句話說,就是通過移動互聯技術,實現對大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與挖掘,應用于企業服務與營銷等活動,并形成相應的商業模式。
相比以往的IT技術應用,移動智能技術有著自己顯著的特點:
1、移動性與及時性。移動智能技術是伴隨著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而發展的,與過去的網絡互聯及智能設備不同,它有著極強的移動特性,只要有網絡的地方,這種應用就可以發生。因此,與這種移動性相伴而生的就是及時性,消費者或者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借助移動智能終端處理消費、或者商務的問題,甚至是其它可能的個性需求,如閱讀、搜索、點評等。
2、便捷性與個性化。由于其應用是基于移動互聯技術,在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日益普及的時代,移動智能技術的便捷性便成為其極大的優勢。尤其是在WIFI等互聯技術的廣泛發展,這種移動智能技術的應用表現得更為廣泛。同時,由于移動智能技術是借助個人終端設備實現的,較之其它方式,明顯具有較好的個性化。一方面,是應用程序自身的個性化,能夠充分滿足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則是消費者對應用軟件的安裝使用與切換,更為符合自身的需要。當然,操作系統的通用性,也是這種技術應用的關鍵特點。
3、傳播形式的多樣性。雖然移動終端設備在性能上與“固定設備”無法比擬,但是并不影響其傳播形式的多樣性與豐富多彩。從目前實際應用效果來看,移動智能技術不但能夠以文字、圖片的形式傳播,而且還能夠以聲音、視頻等技術實現實時傳播,甚至是能夠實現“聲、形、畫”的混合傳播、點對點傳播、點對面傳播、群體傳播、交互傳播等形式。
4、大數據化。借助社交平臺與自媒體傳播,使得移動智能技術應用具有明顯的大數據化特性。所謂大數據,也可稱為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數量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信息。根據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歸納,大數據具有明顯的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基于此,移動智能技術所帶來的多樣性與價值性,無疑是眾多企業追求的目標。
5、低成本與實用性。這種低成本性與實用性,無論是在研究開發方面,還是推廣應用方面,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以企業營銷活動為例,基于移動智能技術的產品推廣與產品應用,顯然比傳統的營銷渠道或手段更低廉、更靈活。
當然,移動智能技術也有一定的約束,甚至可能會給企業的商業應用帶來一定困難。如其中的多任務性、接入的快捷性、數據吞吐的巨量性、應用程度的易開發性、操作系統的通用性和資源高效性等,在為企業應用帶來價值的同時,也可能帶來競爭中進入或退出壁壘的降低、客戶需求的遷移性加快、客戶忠誠度難以維持等負面的效應。
二、消費者應用移動智能技術的主要形式
歸納不同研究結果,移動智能技術給我們的生活、企業的商業活動等帶來了巨大的變革,譬如:“正在消失的紙張”、“自由自在的娛樂”、“智能貨幣”、“快速演變的社交網絡”、“遠程教育與醫療活動等”。但是,如果從消費者應用的視角來看,這種應用大致表現為以下幾種形式:
1、網站與論壇的“單通道”形式。這些基本上都可以通過WAP技術實現,它可以是官方網站,如航空公司、機場等企業網站等;也可以是第三方網站,如點評、百科類網站等;或者是電子商務網站,如攜程、E龍等;甚至是大眾論壇或是專業論壇等。當然,還有一類是門戶網站,或是行業綜合類網站,如新浪,民航資源網等。尤其是論壇,在帶來大量訪問量的同時,也成為人們傳輸信息、自由發表意見的重要網絡平臺,特別是時政類論壇、服務或產品類論壇,往往會成為危機傳播的重要空間。當然,它也可以成為企業進行品牌塑造,或是產品定義的有效工具。
2、即時通訊形式。在移動終端上,即時通訊工具從最原始的語音通話、手機信息,發展到類似QQ、MSN等,既能夠實現點對點即時通訊,又通過實現多人在線即時群組交流;既能夠實現即時的語言、圖片與視頻交流,也可以實現文件檔案的即時傳輸的工具。這種工具,不但能夠成為消費者進行信息交流的平臺,也能夠成為服務商或產品供應商與消費間互動的平臺。
3、自媒體形式。這種形式,更多的時候可以理解為社交媒體形式,它需要一種社交平臺來實現“動態”傳播與交流,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等。更為重要的是,當種自媒體平臺與在線支付技術結合在一起時,就開始在金融、商業、旅游等服務領域起著“顛覆性”的效應,徹底改變這些領域傳統的商業模式,如電子商務對實體商業的沖擊、在線金融對實體金融的沖擊等。
4、APP軟件。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簡稱,泛指應流行于智能手機與移動終端上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它的出現,幾乎集中了上述幾種形式的全部優點,既可以是產品或服務提供商直接為消費者開發的應用程序,也可以是產品或服務第三方開發的連接直接服務商與客戶的應用程序。只不過,對于直接服務商而言,關注更多的是服務與營銷活動,而對于第三方而言,關注更多的則是接口流量所帶來的廣告價值等。譬如在民航服務領域各航空公司的官方APP,與飛常準、航旅縱橫、航班管家等第三方APP等。
上述幾種形式,面向不同的群體,或是面向不同的應用環節,其應用效果會有所相同。根據英國數據調查機構Voxburner對年輕旅行者調查結果看,對出行目的地選擇影響較大的因素及影響分別為:社交媒體小于5%、在線點評為11%、朋友及家人推薦為45%;對旅行信息獲取方式為:酒店網站占1%、航空公司網站占4%、社交媒體占4%、旅行點評網站占13%、搜索引擎占58%。這也就意味著,對移動智能技術的應用,服務商的單一性越強,用戶選擇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對于移動智能技術提供者而言,要么提供完整且豐富服務的應用,要么提供更為廣泛服務商的應用。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空乘專業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