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自1903年第一架飛機從美國起飛,1913年第一架商業航空起航,整個二十世紀民用航空快捷連通全球,改變世界格局。民用機場作為航空產業的服務節點和樞紐門戶,反映區域航空業的繁榮程度。根據國際機場協會(ACI)最新公布的2013年全球機場生產指標排名數據,按照飛機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貨運吞吐量分析全球最繁忙機場情況,借以分析全球航空業的發展格局及其區域產業特點。
一、按照飛機起降架次,美國是全球最繁忙的區域航空市場
機場的飛機起降架次反映機場的載運能力和水平,表現出機場工作人員和機場跑道的繁忙程度。下圖1為2013年全球飛機起降架次最多的30大機場。
全球商用機場中,最大的30家機場每年的飛機起降架次為37萬次到92萬次,其中美國的亞特蘭大以每年飛機起降91.11萬次據于榜首。
在前10名排名中,美國占有8名。其他兩家為:中國北京首都機場,排名第6;法國巴黎戴高樂機場,排名第10。
全部30家機場中,美國擁有17家,占有絕對優勢。美國區域經濟發展相對平衡,機場和大型樞紐機場分布相對均勻,17家機場遍布全美。美國二戰后一直是全球最大經濟體,擁有全球最大的航空產業和航空市場。在2013年全球財富500強企業中,有7家航空公司入榜美國就占到4家,且美國有超過20家航空航天關聯企業入榜。美國航空產業鏈遍布飛機制造、航空公司、航空樞紐、航空物流、金融服務等,美國航空業一直引領全球行業的發展。按照飛機起降架次,美國是全球最繁忙的區域航空市場,同時擁有最多全球最繁忙機場。由此可見,美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同時商業航空對美國經濟和生活的巨大貢獻和影響。
在飛機起降架次的增長方面,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國際機場增長最大,達到11.6%。其他增長較快的機場還有:廣州白云機場增長6.4%,印度尼西亞的雅加達國際機場增長6.7%,香港國際機場增長6.1%。
飛機起降架次為航空運輸提供支持,保障航空旅客服務和航空貨郵服務。
二、按照旅客吞吐量,歐美航空客運占有優勢,亞太主要經濟體都有貢獻
旅客吞吐量反映機場的航空客運水平和能力。在2013年全球商業航空機場旅客吞吐量最大的30家機場中,歐美占有絕對優勢,其中美國12家,歐洲6家,亞太的主要經濟體國家都有進入,包括中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及新加坡等。非洲沒有一家機場進入。
航空旅客量主要推動因素來源于開放經濟下的商務活動、旅游、貿易等。航空旅客量與地區人均GDP高度相關,歐美發達國家較高的國民收入水平決定歐美較高的航空滲透率。按照旅客吞吐量,歐美航空客運占有優勢基本反映當前的全球經濟活動現狀。亞太機場發展與新經濟體的發展密切關聯,東南亞地區旅游因素是增長主因。韓國首爾仁川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和香港機場、阿聯酋迪拜機場、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機場則與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航空樞紐戰略定位緊密關聯。
下圖2為全球2013年旅客吞吐量最大的30家機場及其增長情況。

圖2 2013年全球旅客吞吐量最大30家機場及其增長情況分布圖
全球商用機場中,最大的30家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為3800萬人次到9500萬人次之間。
按照旅客吞吐量,亞特蘭大和北京已經連續蟬聯冠亞軍多年,當前增長均屬于緩慢。亞特蘭大是美國大城市中唯一一個沒有一市多場的城市,亞特蘭大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常年居于9400萬左右。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在T3航站樓開通后,迅速超過8000萬容量,2013年增長2.2%,旅客吞吐量達到8371萬。
2013年全球旅客吞吐量增長最快的是: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增長19.1%,阿聯酋的迪拜國際機場增長15.2%,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國際機場增長13.6%。其他增長較快的還有:廣州白云機場增長8.6%,香港國際機場增長6.8%,韓國首爾仁川機場增長6.5%。
美國的亞特蘭大、丹佛、休斯頓,泰國的曼谷和西班牙馬德里旅客吞吐量同比都有下降。其中西班牙馬德里下降11.1%,下降幅度最大。
三、按照貨郵吞吐量, 亞太區域具有優勢,中東發展迅猛
機場的貨郵吞吐量反映機場的航空貨運水平和能力。2013年全球貨郵吞吐量最大的30家機場及其增長情況見下圖3。

圖3 2013年全球貨郵吞吐量最大的30家機場及其增長情況分布圖
從上圖看,2013年全球貨郵吞吐量排名TOP30中,亞太地區機場占有較大優勢。排名前五的分別是香港機場,美國的孟菲斯機場,中國上海浦東機場,韓國首爾仁川機場以及阿聯酋迪拜國際機場。香港機場和孟菲斯機場2013年貨郵吞吐量超過410萬噸。上海浦東機場下降0.4%,接近300萬噸,需要關注。
在全球最繁忙的航空貨運機場中,亞太具有較大優勢,不僅排名靠前,而且入圍機場數目居多,共12家。其中中國大陸四家機場,包括上海浦東、北京首都、廣州白云和深圳機場,還有香港機場和臺灣的臺北桃園機場。日本有三家機場入圍,東京的成田和羽田、大阪機場,另外還包括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泰國曼谷國際機場、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國際機場。亞太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在高科技基礎部件方面具有絕對優勢,而且亞太及中東的開放貿易帶動亞太中東區域航空貨運的高速成長。亞太航空貨運市場份額占到全球40%,大約是歐洲的兩倍,北美的2.5倍。
美國有8家機場入圍,是三個排名榜單中入圍最少的。而且美國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二的孟菲斯機場是以航空貨運為主,其作為聯邦快遞的物流基地,航空貨運功能突出,在美國國內也只屬于中型樞紐機場。
歐洲有6家機場入圍,德國的法蘭克福、萊比錫、科隆機場,法國巴黎的戴高樂國際機場,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和英國倫敦的希思羅國際機場。這六大機場依托歐洲四大主要經濟體,地位比較穩定。
2013年全球貨郵吞吐量增長最快的機場為阿聯酋的阿布扎比國際機場和迪拜國際機場,分別增長24.1%和7.4%。中東的阿聯酋在航空貨運中發展迅猛,影響巨大。同樣增長較快的還有中國的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增長6.9%;美國的印第安納波利斯機場,增長6.4%。
四、開放創新發展全球化的中國機場樞紐
美國航空大國的地位幾年內不可動搖,而且美國機場在客運與貨運,國際與國內的航空服務功能進行專業化分工。美國國內客運最大的機場亞特蘭大機場,旅客吞吐量全球排名第一;最大的國際旅客機場是紐約肯尼迪機場,全國旅客吞吐量排名第六;最大的貨運機場是位于中部的聯邦快遞基地孟菲斯機場,全球貨郵吞吐量排名第二,被香港機場超越也就三五年時間。這種情況在全球范圍也是獨一無二,這些發展趨勢值得我們在未來的機場規劃建設中好好借鑒。
歐洲主要機場依托歐洲主要經濟體英國、德國和法國,經濟總量發展決定其航空服務業務量基本穩定,區域內地位相對穩固。值得關注的是東歐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國際機場表現不俗,而且土耳其航空公司在全球航空公司中同樣表現優異,這與土耳其國家伊斯坦布爾國際航空樞紐戰略定位緊密聯系。
中東地區阿聯酋的整體航空發展策略得以很好的貫徹落實,航空產業發展迅猛,成就迪拜為全球現代夢幻航空大都市,需要我們認真關注積極應對。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世界第一的貿易大國,全球第二的經濟大國,全球第二的旅游大國,全球第二的航空大國。中國在全球化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航空業聯通全球覆蓋國內,大型機場航空樞紐發展的需求越發突出。中國的北上廣三大機場屬于全球最繁忙機場,其中廣州增長穩健,深圳機場在貨運方面也有較好表現。在亞太區域內,與周邊具有競爭關系的韓國首爾仁川機場、香港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以及中東的迪拜機場相比,中國這四大機場優勢不明顯,而且天空開放程度和機場服務能力方面還存在不小的差距。
結合中東迪拜航空戰略發展模型和歐美經驗,發展中國的國際化機場樞紐首先以政治和經濟的穩定為依托,通訊互聯網等基礎技術領先為基本前提條件。第二,自由開放稅收和天空開放政策是產業發展的基本要求,上海自貿區是有益的嘗試,全國的逐步改革開放需要不斷期待。第三,大力發展旅游貿易產業,這對環境安全、投資環境、旅游簽證、金融物流政策提出更高要求。最后,需要航空業與國家地方社會經濟的協同發展,這些內容更多需要戰略引領和頂層設計。
可以預見的二十年內,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場,中國的大型機場(不僅限于四大機場)做好準備了嗎?中國大型機場的布局和發展都需要好好努力!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空乘專業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