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作為一名合格的空乘人員,你每天要應對的是來自不同地方的各式各樣的乘客,所以在工作中就難免遇到一些棘手的乘客以及狀況,或作為一名參加空乘招聘的面試者來說,遇到或被問到這些問題具體應怎么應對呢?下面我們來看一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2007年7月某日MU5142航班(太原—上海),一位旅客投訴:“在飛機降落時想要去洗手間,被乘務員阻止,旅客認為乘務員在解釋期間有不尊重她的意思。”
經向旅客電話了解,旅客說:“剛廣播了飛機下降廣播后想上洗漱間,到后艙后,乘務員以飛機下降不安全為由阻止旅客上洗手間,告知旅客期間該乘務員與其他機組成員聊天說笑。”旅客認為既然是以安全為由,乘務員尚且閑聊說笑不以身作則,怎么能談得上安全,認為乘務員不靈活。
案例分析:
乘務員在按規定執行的同時應靈活掌握原則。當剛廣播飛機下降時,十分鐘之內可以靈活掌控,讓旅客使用洗手間的同時善意提醒旅客飛機下降可能有顛簸,請扶好,同時委婉提醒旅客飛機已開始下降,請稍快一些。手冊要求離飛機落地十分鐘所有乘務員應坐好、系好安全帶,此時如有客人要求用洗手間應婉言阻止,告知其危害性。最后應注意在要求旅客的同時,乘務員應首先以身作則。
案例分析(二)
2007年7月某日MU5144(太原—上海)航班,旅客投訴:“原訂20:40起飛的航班因航空公司原因延誤到零點以后才起飛,登機時看到迎客的兩位乘務員有說有笑且在調侃旅客。”旅客認為被侵犯。
案例分析:
在航班延誤時首先應以更加飽滿的服務熱情進行工作,嚴格要求避免松懈,其次,長時間等待後的旅客心里非常敏感,這時更應掌握服務尺度與旅客心態避免操作不當而激怒旅客。
案例分析(三)
2007年7月某日執行MU5634(烏魯木齊—上海)航班,在乘務組全部工作結束后大概在21:10分巡視客艙,24F的一名旅客問正在巡視客艙的男乘務員:“現在飛到那了?”乘務員回答:“我也不知道。”旅客聽后對于乘務員的回答非常不滿于是張口說:“你是、是…..啥飯的!”乘務員因為沒聽清就回頭問了一下,旅客當時正看著窗戶外面沒有理會乘務員說什么,于是乘務員就拉了一下旅客的袖子,繼續詢問旅客:“先生您剛才說什么,有什么事嗎?”于是旅客就說:“你是…..飯的?你白干這工作的?”乘務員聽后有些生氣沒有很好的控制情緒與旅客發生了爭執,最后該旅客要意見卡投訴乘務員,經乘務長努力調節但旅客仍表示不接受道歉。
案例分析:
乘務員在回答旅客問詢時,應注意語言技巧,在面對旅客的問題時應直接說:我幫您問一下駕駛艙機組人員,而不應該先說我不知道,這樣很容易讓旅客產生不滿的情緒。尤其是后面的發展,作為一名乘務員,每一班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旅客,這就要求乘務員能較好的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少說一句話,多做一件事。
案例分析(四)
案例回放1:
某日某乘務組在執行航班過程中,由于數客乘務員和地面值機人員工作疏漏,數客過程中同時少數了一名旅客。待關機門后做地面起飛準備時,地面人員敲門,乘務長再次開門,被漏數的那名旅客才得以登機。此事件導致航班延誤43分鐘。
案例分析:該航班本身已延誤,運行各部門都倍感壓力。在機組、地面的一再催促下,在航班壓力的影響下,數客乘務員和地面人員同時數錯旅客人數,乘務組沒有做復查就關了機門。
數錯旅客人數
案例回放2:
某日某乘務組執行航班,大約8:55旅客開始登機,在此之前,乘務組已獲知該航班有27名旅客,在最后一名旅客登機后,負責數客的二號乘務員查看計數器正好是27人,于是報告乘務長。此時,地面人員拿著艙單、申報單、貨單等文件上飛機,乘務長詢問:“是27位旅客嗎?” 地面人員確定地說“是27位。” 于是,二號位乘務員就進行了《防登錯機》廣播,乘務長也忙著檢查核對各種文件,一切就緒便報告機長,機長同意關門。乘務長和二號位執行完《關機門前檢查單》核對工作后關門。稍后,地面服務人員敲打艙門,機長通知乘務長開門,于是乘務組解除待命后開門,值機人員告訴乘務長,旅客少了一位,實際登機人數是 26人,乘務組重新核對人數,證實確是26人。由于尚未登機的第27名旅客的證件有問題,修改艙單后飛機放行。
案例分析:
1、乘務長誤將送艙單人員當作負責旅客登機的值機人員,并將其告訴的(艙單上)“是27位”誤認為“已登機27位”,這是造成這起事件的直接原因。
2、數客乘務員工作不細心,預知只有27名旅客時,思想松懈、麻痹,數客錯誤,是造成這起事件的間接原因。
3、由于該航班在旅客登機時已經延誤55分鐘,這給乘務組心里上造成一定的影響,不可否認地有盡早關門、盡早起飛的心理因素。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空乘專業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