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擇校

政策解讀
010-51291557
客服熱線 : 8:00-20:00中國民用航空局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全國旅客吞吐量排名前十的機場至首都機場的航班機長必須具備二類盲降運行資格。這一舉措旨在提高低能見度天氣條件下的航班運行效率,然而由于很多民眾對“盲降”這一航空領域的概念并不了解而將其直觀地理解為“閉著眼睛開飛機”,“盲目降落”等,進而對這種做法的安全性產生了極大懷疑。“盲降”只是意譯或俗稱,實際上這種降落方式涉及了一套復雜而精密的系統。
InstrumentLanding System(縮寫為ILS),通常被直譯為儀表著陸系統或儀器降落系統,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飛機精密進近和著陸引導系統。有別于飛行員的目視進近,儀表著陸系統是在低天氣標準或飛行員肉眼無法看清機場跑道的情況下引導飛機進近著陸的,所以被認為是“不依賴眼睛”的著陸,因而也被稱為“盲降”。
儀表著陸系統飛機提供航向道、下滑道和距跑道著陸端的距離信息,用于復雜氣象條件下,按儀表指示引導飛機進場著陸。它的作用方式是由地面發射的兩束無線電信號實現航向道和下滑道指引,建立一條由跑道指向空中的虛擬路徑,飛機通過機載接收設備,確定自身與該路徑的相對位置,使飛機沿正確方向飛向跑道并且平穩下降高度,最終實現安全著陸。
一般情況下,盲降過程中飛行員并非處于“全盲”狀態,也不會任由飛機“自動降落”
在國際民航業的統一標準中,盲降被分為三類。一類盲降的降落標準是前方能見度不低于800米或跑道視距不小于550米,著陸最低標準的決斷高不低于60米。二類盲降的降落標準是前方能見度不低于400米或跑道視距不小于350米,著陸最低標準的決斷高不低于30米。三類盲降又細分為A、B、C三個等級,只有三類C的標準為前方能見度和決斷高均為零米,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盲降”。
飛機在抵達目的地機場降落時,接地前有一個由自動駕駛切換為飛行員手動操縱的過程,降落時機由盲降類別標準決定。通俗來講,一類盲降系統是在60米高度采取手動駕駛,二類盲降系統在30米手動駕駛,而三類盲降系統的最高等級(C級)完全依靠儀器實現飛機降落。
運行二類盲降的條件極為苛刻,對于機場、飛機、機組都有嚴格的適航標準
飛機實現何種盲降種類是由機場設備保障能力、飛機技術狀況及飛機駕駛員的綜合技術水平決定的。目前中國商用飛行員均具備一類盲降資質,二類三類則需進行特別培訓。
除了對飛行員資質的要求,盲降對機場及飛機均有要求。各國民航局都需要對本國的民航飛機、機場設備等進行審定,判斷飛機或機場是否具備盲降條件。盲降系統對儀表設備和機場凈空的要求很高,若系統發出的無線電指示信號出現偏差,飛機可能重著陸或偏出跑道。一類盲降精度不高,可允許跑道附近偶爾有車輛、地面不平整等情況出現,二類三類盲降對場地情況、地面導航設施、運行系統都有較高要求。
報名咨詢電話:010-51291557
空乘專業招生網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